15908986206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1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各種形式的“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由于沿線的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特征、相關政策制度等存在差異性,在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訴求方面會有不同。隨著合作深入,產生生態環境風險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為此,只有加強沿線之間的生態環境合作,才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效維護各方利益,落實綠色發展共識,真正讓綠色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底色。對此,筆者有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構建政策協調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和地區的環境法律體系、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有很大差別,這直接影響相關合作項目的綠色化進程,迫切需要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原則下,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協調機制。在操作層面上,沿線間的生態環境政策對接應充分依托現有的多雙邊環境合作機制,以多雙邊環境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為依據,在遵守相關國際環境公約和國際生態環境保護標準的基礎上,擬定合作中的環境政策和制度安排,并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利益、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法律、政策和標準體系。
第二,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沿線各國通過領導人互訪、高峰論壇、國際研討等方式促進了交流與合作,為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平臺。不久前成立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就是為促進沿線實現綠色發展提供的溝通合作平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和地區形成綠色發展共識,并從社會、經濟、環境三個維度探討解決共同發展問題,進而推動共建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后續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細化合作內容,聚焦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通過搭建信息溝通與技術交流平臺,推進相關合作深入展開,逐步增強聯盟的國際影響力。
“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已經啟動,以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和地區的綠色轉型,促進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應整合沿線的生態環境信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支持和決策支撐,實現信息共享服務、支持科學利用。此外,還應建立投資項目風險預警與防范等環境管理支持平臺,逐步構建起完善的綠色化“一帶一路”信息網絡。
第三,建設生態環境合作網絡。“一帶一路”倡議下所涉及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多維度的,這決定了相關合作主體的多元化和合作方式的多樣化。但目前的合作多數由政府主導推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參與不足,影響了合作的成效。筆者認為,在“一帶一路”生態環境合作過程中,應在政府引導下,充分發揮智庫的先導與支撐作用,發揮企業環境治理的主體作用,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監督和宣傳作用,建設由政府引導、智庫、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多樣的合作平臺。
第四,建立爭端解決機制。在“一帶一路”共建過程中,加強了中國與沿線的經貿和商事往來,因生態環境問題發生爭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近年來,中國多個投資建設項目就因環保法律問題或其他政治方面的因素被延誤和擱置,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一帶一路”沿線的國情復雜,法制完善程度和法制標準的差異性較大,應在充分考慮當地國情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政治協商、外交手段、法律仲裁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一套多元化的爭端解決機制,以保證在爭端發生時,能夠快速、、低成本地解決糾紛,推動相關合作的良性開展。